本文內容主要是關于乾元坤和SCM系統主要功能介紹、制造業SCM系統市場分析、制造業SCM系統應用分析。
一、乾元坤和SCM系統主要功能介紹
我們發現在企業的整個供應鏈中無時無刻不充斥著這種不確定的因素,而造成供應鏈不確定的因素有很多,如:過程的不確定,在物流運輸途中某一輛車壞了;需求的不確定,如在造船的時候,剛完成一個設計方案,但船東突然要改;供應的不確定,如原來供應商答應4天可以供貨,但突然來電話反映要6天;控制的不確定,如生產加工過程中,某一個零件報廢;等。而諸多的不確定因素,也導致了各種各樣的結果:企業不得不將提前期放大,“牛鞭效應”——庫存被逐級放大,制造的時間縮短,加大生產量等。而SCM系統作為解決供應鏈不確定因素的重要手段,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
其中,SCM系統的部分功能和ERP系統出現了重疊,但二者之間有著很大的區別,ERP主要是關注企業內部管理,包括采購、銷售、庫存,而SCM系統主要關注的是供應鏈的計劃、管理、分銷和渠道、物流、協同的管理。
另外,從他們之間最后取得的效益也可以看出二者的區別,ERP更多體現在降低采購成本,提高庫存周轉率等方面。SCM系統效益更多體現在交貨及時準確率上,降低庫存成本,縮短庫存的周期等等,降低整個供應鏈成本這些方面。
二、制造業SCM系統市場分析
任何一款管理軟件都會經歷一個發展過程,從引入期、成長期、徘徊期到應用期,SCM從提出概念后,企業對這項技術充滿了未知,開始追捧這項技術,得到一個較高的增長應用,到了這個高點以后,企業發現這項技術很多地方可能不是那么令人滿意,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時候企業又會對這項技術產生疑惑,整個市場就進入徘徊期。
從SCM系統國際市場來看,廠商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主要是ERP廠商包括像SAP、Oracle、infor等等。另外一大類是獨立供應鏈軟件,而他們又分成四個小類,第一類如JDA、i2等,提供供應鏈網絡設計、需求及供應計劃、執行的功能模塊;第二類如Ariba,流程從Source、Contract、Procure到Payment;第三類如Manhattan、Redprairie等,提供供應鏈執行軟件如WMS,TMS等;第四類如Seeburger等,專注EDI并B2B軟件及服務。
再看一下國內供應鏈市場,目前有三大因素在推動市場的發展,包括物流振興規劃的出臺;物流外包業務的縱深化發展,很多制造企業都在逐漸分離自己物流業務,成為獨立物流公司或者委托獨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來承接自身的物流業務,但是這種發展并沒有減緩企業對物流的管控力度,反而對物流的管控更加嚴格了,所以就催生了企業與外包物流之間的信息集成的需求;還有就是市場對企業響應速度要求越來越高。北京乾元坤和科技有限公司給出專業的SCM系統解決方案。
三、制造業SCM系統應用分析
2009年8月-10月,一項針對制造企業SCM系統信息化應用的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12份,這212家大部分是信息化已經有了一定應用程度的制造企業,所以調查結果數據顯示會略高于實際情況。
從目前來看,這212家企業在物流配送方式上大部分選擇了第三方物流,有57%的企業,而自有物流的企業大概占到了31%。
從目前供應鏈信息化的整體情況來看, 50%以上的企業完成了內部物流信息化建設,現在開始向外部供應鏈拓展。但目前供應鏈信息化應用程度整體偏低,尤其是涉及上下游企業協同和信息化交互方面,包括與客戶的協同,與供應商的協同,信息化程度都偏低。
從行業來看,汽車行業整體供應鏈信息化水平是最高的,電子行業則注重對供應商和客戶協同,流程行業注重與自身、第三方物流的集成。在不同的區域中,華南區域供應鏈信息化水平最高,尤其是與客戶和供應商協作方面,西部地區供應鏈信息化水平最低。
從詳細應用現狀來看,我們分成四個部分,首先是供應鏈計劃,這部分應有情況普遍較低;其次是倉儲管理部分,應用最多的是倉儲管理系統、二維條碼管理等,RFID應用比較少;第三是供應商管理,應用相對突出的部分是供應商門戶、供應商分級管理、電子采購等,第四是客戶協同,客戶門戶、電子訂單管理等應用相對突出,其它部分應用則比較少。從詳細應用現狀來看,目前SCM的應用模塊主要集中在供應鏈執行部分,而供應鏈計劃部分多數企業尚未應用。
下面主要來看一下企業與上下游之間的信息共享程度,即與供應商管理和客戶的協同程度。多數企業與下游供應商是沒有任何信息共享,目前共享的比例依次是:企業供貨計劃、庫存信息、訂單預測,實時生產信息共享程度方面是比較低的。與上游客戶共享程度來看,依次主要是共享實時發布訂單、共享企業庫存信息、訂單預測等,企業實時生產信息這方面的共享程度也比較低。
目前調研來看,內部的供應鏈還沒有整合好,供應商和客戶信息化水平較低等條件制約著供應鏈信息化的應用。
在SCM系統整體應用效果的效果分析,8%的企業選擇應用效果很好,大部分選擇應用效果一般。從應用趨勢分析,供應鏈計劃將是大部分制造企業下一步應用的重點。
供應鏈中的不確定因素,在第一層和第二層部門建設的時候,很多企業會注重短期規劃、大量庫存、經常會有救火式動作,過程、供應、需求、控制不確定性因素的發生概率都是最大的。到第三級修煉完成了以后,過程和控制的不確定性因素概率會降低,但是供應和需求的不確定因素概率并沒有太大的改善。第四步完成外部整合以后,過程、控制和供應的不確定因素概率開始逐漸降低,但是需求環節的不確定性因素概率還是很高。到了第五級完成后,企業就以客戶為開端,所有后面涉及的供應鏈部分都是整體聯動的,牽一發而動全身,整個不確定性因素的概率也將被控制到最小的層次。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北京乾元坤和SCM系統詳情,請點擊 SCM系統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