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備維修與技術改造相結合
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要集中力量對現有企業進行設備更新與技術改造工作。只有把設備的更新與改造工作做好,才能克服現有企業耗費高、能耗大、效率低等弊端。另外設備的更新與改造也是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客觀要求。
在設備管理工作中,延長設備壽命和保持設備良好狀態無疑是正確的,但不能無止境地延長“壽命”,不能不惜工本地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因為設備使用時間過長,技術性能日益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逐漸增多,修理費用一次比一次高,修理周期愈來愈短。
在設備維修中,應通過技術經濟分析,正確處理設備維修與改造關系,把維修與改造結合起來。一方面利用檢修的機會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來代替技術落后、能耗大、效率低的設備和零部件。一方面對于一些進一步維修價值不大的設備,要按手續進行報廢更換先進設備。
二、編制完善設備各項管理制度
在編制設備各項管理制度時,要組織技術骨干,包括設備部門、車間、維護組、一線生產技術骨干進行調查研究、摸清規律、進行試驗,制定適合設備現狀的設備維修制度、設備前期管理制度、設備備件管理制度、設備技術改造制度和設備專業管理制度,設備操作、清掃、點檢、保養和潤滑規范,確定工作流程,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規范。
設備工作規范做到文件化和可操作化,最好用視板、圖解方式加以宣傳和提示。通過“定人、定點、定項、定時、定標、定班、定路線”,推廣到企業所有機臺的管理過程,最終達到臺臺設備有規范,各個環節有規范。其中:
1、定人:落實責任,明確生產現場每臺設備(包括動力管線)的責任人,包括操作工、點檢員、維修組(機械、電器、儀表工等)的責任,做到現場臺臺設備有人管;
2、定點:在設備上確定需要關注的項目(點),即需要進行清潔、點檢、潤滑、保養的點;
3、定項:根據所選“點”的特點,選擇清潔、點檢、潤滑、保養這四項中必須進行的若干項內容實施;
4、定時:根據設備的特點及使用操作說明,確定一定的清潔、點檢間隔期,按照一定的周期、時間操作檢查。
5、定標:對每一點的每一項操作內容,制定相應的目標狀態或達到標準;
6、定法:每一項操作應有確定的工具、方法及輔助材料;
7、定班:確定負責的班次。如多班運行的生產現場,白班工人精力充沛,中班尚可,夜班工人無論精力、現場光線均差等特點。因此,應把現場設備上的操作點按照各個班次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均勻分配,一般白班分配的操作最多,中班次之,夜班最少。
8、定路線:根據設備的結構,尤其是生產線、配電室等,以操作人員的位置為參照物,對所選的操作點按照由低到高、由內到外、由近及遠等策略,優化一條較短、較易、較省力的操作路徑,做到不亂、不漏。
設備管理制度努力做到像ISO標準化控制文件一樣,使設備一生管理的全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行為規范化、流程閉環化、控制嚴密化和管理精細化。做到各個環節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工藝”可執行。消除“做事隨意,沒有規矩;有了規矩,弄虛作假,不守規矩;以及遵守規矩,卻總是做不到位”的現象。避免因“一人一個工作方式,一個領導一個思想”的情況,導致在人員調整后設備管理水平出現波動的情況。
三、規范設備現場工作規范
企業最本質、最重要、最基礎的工作在工作現場,搞好環境衛生,做到文明生產加強靜密封點管理,消除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泄漏率。抓好 “6S”管理(整理、整頓、清潔、素養、規范和安全),深入現場管理,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員工素質,確保安全生產,保證產品質量。
從現場管理講,設備可同時列為“6源”(污染源、清掃困難源、故障源、浪費源、缺陷源和危險源),在“6S”管理中,設備管理不只是通過清潔打掃設備,保持設備外觀清潔從更深的層次上講還要預防、降低和消除設備“6源”,通過全員參與,在對設備進行清潔打掃的同時開展日常維護保養,按照一定的標準、一定的周期、一定的部位進行檢查維護,及早發現設備隱患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消除隱患,規范設備現場的日常維護,建立健全規范的設備管理制度,提高職工素質,以及建立考核體制方面等方面來開展工作,從而延長設備正常運轉時間,最終實現設備效率最大化目標。
第一,規范設備工作環境。
根據設備特點和使用要求,建立和配制設備特殊工藝條件要求的環境設施,滿足對溫度、潔凈度等的要求,整理和整頓好設備的工作環境和設備附件,認真區分工作場所要與不要的物品。通過果斷的處理將不需要的物品處理掉,讓生產現場和工作場所透明化,增大作業空間,減少碰撞事故,提高工作效率。并把留下有用的東西加以定置、定位,按照使用頻率和可視化準則,合理布置擺放,做到規范化、色彩標記化和定置化。
第二,查找和設備有關的“6源”,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1、查污染源
指由設備引起的灰塵、油污、廢料等。更深的包括有害氣體、有毒液體、電磁輻射、光輻射以及噪聲方面的污染。尋找、搜集這些污染源的信息后,通過源頭控制,采取防擴措施等辦法加以解決。
2、查清掃困難源
指設備難以清掃的部位,包括空間狹窄、沒人工作部位、設備內部深層無法使用清掃工具的部位;污染頻繁,無法隨時清掃的部位;人員難以接近的區域,如高空、高溫、設備高速運轉部分等。解決清掃困難源通過控制源頭(采取措施,使其不被污染),另外是設計開發專門的清掃工具。
3、查危險源
危險源是指和設備有關的安全事故發生源。由于設備向大型、連續化方向發展,一旦出了事故,可能給企業乃至社會帶來危害。安全工作必須做到“預防為主、防微漸、防患于未然”,必須消除可能由設備引發的事故和事故苗頭,設備使用的元器件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設備的使用維護修理規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對特種設備,如輸變電設備、起重設備等設備,要嚴格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和技術標準,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定期檢查和修理。
4、查浪費源
指和設備相關的各種能源浪費。第一類浪費是“跑、冒、滴、漏”,包括漏水、漏油、漏電、漏氣以及各種生產用介質等的泄漏(這些泄漏也可污染環境);第二類是“開關”方面的浪費,如人走燈還亮、機器空運轉、風扇等方面的能源浪費等。要采用各種技術手段做好防漏、堵漏工作,要通過開關處提示,以及員工養成良好習慣。
5、查故障源
指設備自身故障。要通過日常的統計分析,逐步了解掌握設備故障發生的原因和規律,制定相應的措施以延長設備正常運轉時間。如因潤滑不良造成故障,采取加強改造潤滑系統;因溫度高、散熱差引起的故障,通過加強冷風機或冷卻水來實現等。
6、查缺陷源
指現有設備不能滿足生產要求的方面。圍繞保障和提高產能,尋找影響因素,并通過對現有的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和更新來實現。
四、提高職工素質
提高職工素質,指思想和技能兩個方面。除規范設備日常工作外,要做好設備管理工作,還要從思想和技術培訓上提高人員的素質。在職工的思想意識首先要破除“操作工只管操作,不管維修;維修工只管維修,不管操作”的習慣;操作工要主動打掃設備衛生和參加設備排故,把設備的點檢、保養、潤滑結合起來,實現清掃的同時,積極對設備進行檢查維護以改善設備狀況。設備維護修理人員認真監督、檢查、指導使用人員正確使用、維護保養好設備。
做好員工培訓工作,特種設備由國家有資質的勞動部門進行培訓;企業內部培訓使每個設備操作者真正做到“三好、四會、四懂”(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會——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四懂——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
在工廠企業中,直接操縱設備、維修設備的是廣大生產工人和檢修工人。他們對設備的性能、工作狀態及存在的問題最為了解。他們是設備的主人,而且他們對自己操縱的設備日常維護負有具體責任。因此,應當發揮他們管理設備的積極性。在設備管理工作中要強調人的因素,要充分調動生產工人和維修工人的積極性。